攝影技巧:任何的構圖學習,都是為了增加照片的可觀賞性,構圖方法眾多,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學會運用才是關鍵。
構圖時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人物是否是畫面的主體?
◇ 人物在場景中的位置該如何安排?
◇ 怎樣才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特征和氣質?
手機人像中的藏與露
我們肉眼看到的場景是三維的,但是體現在照片里就變成了二維的場景。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場景特點,合理運用「藏」與「露」的技法表現人物,這樣才能讓人物看起來更具有立體感。
普通拍攝(左)只做到了背景干凈,略微俯拍的角度讓人物顯矮,照片無層次感,較為普通;進階拍攝(右)擴大取景,利用右邊的白色柱子作為前景,體現空間感。但人物和柱子間隙過窄,看起來特別不舒服。
高階拍攝(上)再往后退,繼續擴大取景,會發現左邊另一根柱子。通過以兩邊的柱子作為框架,體現出縱深層次感;拉低測光,突出人物臉部和場景光影,讓人物更為突出,也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框架內的人物上。
為了讓照片表現出空間感和層次感,我們可以運用場景中存在的前景或場景中的空間縱深關系,讓照片看起來更具美感,這樣人物與場景的關系也更加豐滿。類似借助前景或框架襯托人物的構圖方式還有很多,總結起來用「藏」字概括最合適不過。
這種「藏」的方式,可以選擇場景中已存在的前景,或者自己制造前景,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出場景的空間感,也可以讓人物更有層次感。除了「藏」以外,我們在拍攝場景人像有時候也需要「露」。
控制好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
手機的主鏡頭是一個小小的定焦廣角鏡頭,這種鏡頭會讓畫面邊緣產生畸變,所以并不太適合近距離拍攝人像。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自帶的人像模式或二倍焦距拍攝中景人像來彌補上述不足。
手機的拍攝模式不同,對應的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和位置也各不相同。在了解如何控制人物在畫面的位置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景別」這個詞。景別是指由于鏡頭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造成被攝體在鏡頭中所呈現出的范圍的區別。不同景別決定了觀眾能看到的畫面的不同,它可以制約觀眾視線,暗示場景與人物的關系。
普通拍攝,構圖太過隨意,凌亂的場景影響畫面美感。
進階拍攝,通過手機人像模式實現背景虛化,避開了雜亂的場景,凸顯了人物特征,但雙杠有些干擾。
高階拍攝,拍攝近景人像表現人物面部細節,減掉了最前面的雙杠的干擾,最終讓觀眾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人物身上。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拍攝遠景、中景、近景人像時,畫面中人物位置的安排。
❶ 大場景人像
當人物所處的環境比較空曠,視野比較開闊時,例如,身處廣袤的草原、海邊,或者高聳的建筑,我們不用刻意表現景物的細節,只需擴大取景,展示景物的氣勢即可。可以嘗試拍攝大場景人像,通過人小景大的構圖方式,將人物安排在畫面三分線上或中間位置,通過反襯展示場景的氛圍和規模;也可以將畫面的大面積空間留給天空,讓人物置身其中,增強畫面空間感。
線條感十足的建筑讓場景顯得特別規整,人物從建筑夾縫走出來,顯得氣勢十足。
❷ 中景人像
中景的敘事功能是最強的,它可以很好地展現人物特點。一般在中景人像拍攝中,人物占比較大,我們可以用居中法構圖,重點表現人物特征。當你所處的環境場景雜亂,但人物服裝和場景搭配比較好的時候,可以嘗試拍攝中景人像,這樣既可以凸顯人物,又可以展現場景特點。
紅墻的顏色和光影是場景的一大亮點,通過中景拍攝,將人物安排到畫面中間,既能充分利用環境的光影,又能很好地刻畫人物面部細節。
❸ 近景人像
如果環境人群雜亂,但影調舒服、好看,那麼我們可以嘗試拍攝一些人物近景,通過順光拍攝,把人物面部細節展示出來,同時,近景拍攝可以減弱環境的干擾。當鏡頭離人物很近的時候,觀眾的參與感也會變強,有種身臨拍攝現場的感覺。
背景過于雜亂,開啟手機人像模式,通過近景拍攝,弱化干擾,凸顯光影和人物細節。
❹ 特寫人像
當人物身上的某一特征特別好看,或者需要拍攝組圖時,我們可以嘗試拍一些特寫照片。我們可以將手機鏡頭靠近人物臉部或身體部位,通過手動對焦的方式,展現人物的臉部、五官、手部等部位的細節特征。
手機靠近人物,將對焦點放在人物眼睛上,通過緊湊的構圖,讓眼睛成為畫面主體。
手機人像特寫打破了常規的人像拍攝模式,雖然會導致拍攝畫面特別緊湊,但通過放大人物的局部細節特征,可以起到強化內容、突出細節的作用,同時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