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其實看起來差不多,而且都是大家非常喜歡的題材。那麼,為什麼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拍這樣的題材呢?很簡單,日出、日落的時候會有變化非常快的色溫。色溫高的時候,可以表現出悲涼或高冷的感覺;色溫低的時候,可以給人溫暖的感覺。
如果天上再有云,那種旖旎的美感啊,實在是溢于言表。適當調節白平衡,還能夠表現出紫色、古銅色等其他非常美妙的色彩。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說怎麼拍出一張還不錯的日出、日落片。
第一點:找到好的地面景色
我看過很多人的日出、日落片,我往往會對對方說:「天空好看的時候,注意地面。」
是的,當你真的要到一個地方拍攝日出、日落的時候,你可能要提前很久去觀察地形。你需要思考到底在日出、日落的時候,我該到什麼位置拍攝,取怎樣的景呢。
很多攝影師都會有幾個事先找好的、看起來還不錯的地面景色,就等著天好的時候直接前往最近的地點進行拍攝。這樣的照片就會有一個好的地面景色來襯托這個天色。所以要拍攝日出、日落這樣的好天色,還需要找到好的地面景色。
當然,可能我們偶然到了什麼地方,在那兒遇到了日出、日落,那就需要就地找景,千萬不要什麼都不準備就直接進行拍攝。
找到好的景物,這是拍攝日出、日落時要先考慮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在你熟悉的周邊你可以預先找好,如果去了陌生的地方則可能要就近取材。如果有等待的可能性,那麼等等也許就會有好照片。
第二點:合適的焦距
地球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約為149 597 870 700米。太陽的直徑差不多是地球的110倍。由于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挺圓的,太陽的直徑也沒什麼大變化,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基本上都是一樣大的——你看到日出、日落的時候,太陽大那是你的錯覺。
所以你想要拍攝出的太陽變大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坐飛船靠近太陽進行拍攝,另一個是使用長焦鏡頭進行拍攝。
與第一個方式比起來,買個長焦鏡頭簡直不叫花錢。
比如這張照片就是用600mm焦距拍攝的,用600mm的焦距就可以將太陽拍攝的很大。
這張照片則用了400mm的焦距,這是一個日出的場景。場景中有一個升起的太陽,還有一個在拍攝的人。長焦有助于將遠處的景物拍大,同樣,太陽就是那很遠的景物。
記住,要想把太陽拍大,除了用超長焦鏡頭之外,我們別無他法。但是也不是說拍攝日出、日落就一定要用長焦鏡頭,這個需要配合地面的景物來考慮。
所以拍攝日出、日落到底要用什麼焦距呢?我覺得要根據拍攝的場景而定。可以是長焦,也可以是廣角。但是要記得,要想把太陽拍大,怎麼也得用400mm焦距,或者在像素足夠的情況下,用至少200mm焦距然后通過后期裁切的方式也可以得到大的太陽,但最好還是用600mm或者800mm的焦距直接進行拍攝。
第三點:怎麼準確曝光
日出、日落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采用逆光進行拍攝。這時候會存在一個光比很大的情況,所以很多影友會擔心自己曝光不夠準確。
其實我一直建議大家采用全域測光(評價測光、多重測光、矩陣測光),然后用0EV拍攝,這樣一般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至于怎麼測光能夠更準確,我覺得大家的思路是不對的。科技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多工具,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
現在有很多單反相機都具備電子取景(實時取景)功能,無反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在用實時取景屏進行取景的時候,是可以直接看到曝光結果的,此時,如果我們加減曝光補償的話,那麼實時取景屏上所顯示的畫面也會隨之變亮或變暗,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拍攝結果。
不管采用什麼方式使畫面的曝光準確,只要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就可以了。
如果你購買單反的時間比較早,相機沒有實時取景功能,那麼也簡單。在不加減曝光補償的情況下拍攝一張,然后回放,自己判斷一下,覺得亮了就減點曝光補償,覺得暗了就加點曝光補償。
標準還有這樣的:因為日出、日落時分,天色很好看,所以我們要保證畫面的色彩。如果曝光太亮,色彩會發白;如果曝光太暗,色彩會發黑。這時候我們要自己衡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色彩。
此外還有一個標準,就是畫面中盡量不要有「死白」的區域。如果不加任何濾鏡,直接對著太陽拍攝,太陽本身會是「死白」的,這個是沒法控制的。或者你拍攝畫面中有「死白」區域躲不開,我們就盡量減少它的出現。
第四點:色溫很重要
我講過,日出、日落之時色溫低,畫面暖。日出、日落之后一會,色溫一下子變得很高,畫面冷。畫面的冷暖顯然會給人一些不同的感受。
日落時的低色溫讓這個畫面顯得很暖。配合金黃的樹葉,感覺就是一個秋日僅存的暖陽。
第五點:虛實與否看場景
日出、日落的照片是否需要虛實結合?我覺得完全根據場景而定。日出、日落本身可能是一個題材,那麼主體一般就是太陽以及整個景色。
作為一個風景照的話,我覺得遠近都清晰可能就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下圖這樣的風景照,我們小光圈表達遠近都清晰自然是應該的。我覺得大多數日出、日落的場景都是這樣的吧。
當然我們也有上圖這樣子,拍攝日出、日落時分的人,那麼這就變成了并不是表達日出、日落的片子,日出、日落僅僅會給我們的照片增加色彩而已。
第六點:構圖怎麼辦
構圖的時候我們往往主要應該考慮地面的景色是如何的,對于沒有太陽在畫面中的場景更應該是這樣。
如果太陽在畫面中,太陽占的面積不小的話,我們可能要用居中構圖。也可能要將太陽放置在三分線焦點上。
但是,要說太陽是要放在上面還是放在下面的話,我覺得主要是依據場景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放在上面或者下面都無所謂的話,可能還有這樣一個參考依據:元素在畫面上半部分,顯得畫面會上浮;元素在畫面下半部分,顯得畫面會下沉。
當然我還是要強調一句,到底是放在上面還是下面主要是依據場景而定。
第七點:觀察光影
有人問,日出、日落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拍攝天色呢?其實也未必。
你看下面這張照片已經是有沒有太陽的照片了。我們需要的往往就是一種氛圍,我們可以通過其他場景表現日出、日落,而往往是通過彼時彼刻的光影表現的。
是的,日出、日落不一定要直接拍,間接表現也是很好的。影子落在墻上,讓我們同樣能感覺到日落。
對于逆光時會發光的元素——毛茸茸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在日出、日落時盡情表現其逆光的效果,這能讓我們感受到日出、日落的美好。
相信你拍攝日出、日落時,如果好好考慮考慮這七個關鍵點,會讓你拍攝到一張你滿意的日出、日落的作品。是啊,日出、日落總是很美好的,為什麼不用相機好好記錄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