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朵白玫瑰像在一個深色背景的舞臺上的一個舞者,一束追光打在她白色的紗裙上。她亭亭玉立,嬌豔無比,就像聖潔的女神一樣光彩奪目。
先簡約畫出玫瑰花的大勢。
進一步畫出具體細節。
花瓣上的水滴,注意大小疏密。
用橡皮輕輕的擦出初稿,重要細節仍清晰可見。
把輪廓重新描出來,筆的力度要很輕。
調色用土黃、中黃、深紫、永固玫紅、深藍、群青、湖藍調出一種黃,一種暖灰,一種帶點紫的藍灰色。
接下來,開始給花瓣上色。
小心翼翼的畫出水滴。
雖說只是淡淡的一抹色彩,仍需注意花瓣的形態。
開始畫第二片花瓣,還是擦掉初稿。
畫出水滴的部分。
進行著色。
畫出第三個花瓣。
第四瓣。
這個花瓣較平,所以上面的水滴較多。加上有旁邊花瓣的投影,還有花瓣向左下角的卷邊。
這樣一片一片往下畫,看似繁瑣,實際上只要有耐心,不急不躁。
慢慢地畫,是最有把握把一個非常復雜的花畫出來的方法,也是研究花瓣的有效方法。
暫停一下,整體的看一看。這個過程是調整和設計的重要步驟,並且是規劃下一步的非常必要的一步。
接著往下畫,注意筆頭所指方向的暖色。
擦掉中間的鉛筆稿,仍然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
當畫到這種緊關節要的地方時,為了表達花朵的細膩,要慎之又慎。
花的大形畫出來了,從現在的狀況可以看出整朵花的明暗關係,花瓣的起承轉合以及色彩的冷暖變化。
水滴就是水珠,水本身是沒有顏色的,它所呈現的色彩是它周圍的顏色。
如果能有效的留出水珠的高光和水珠裡面暗部的反光,水滴就能表現出來。
這裡有一個小小的訣竅,只要記住,水滴的明暗和光線的來源正好相反,而高光正好在最暗的位置。
這時候的調色盤,用色極少,但並不單一。
對于一朵白花來說,比較容易畫得單薄,用多種顏色調出的復雜的灰色調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這一步可以看出花瓣的細微處,還遠遠沒有畫到位。擦掉一部分鉛筆稿,看起來乾淨一點。
擦掉鉛筆稿後,有的地方顯得很淡了,把幾個水珠又畫了畫。
現在看看,感覺暗部的色彩有些不協調。
把有的地方稍稍作了調整,把花心的暖色區域洗了洗。
畫玫瑰花的葉和杆的鉛筆稿。
畫玫瑰花的葉和杆和畫花一樣,要非常嚴謹。
找到玫瑰花葉的生長規律,葉片與葉片之間的前後關係,枝幹上的分岔和小刺的朝向等等,都要分析和研究。
給前景重要的葉子和杆上了一遍底色。
上底色的時候,並不是一味的平塗,而是把受光和背光,冷色和暖色都考慮進去。
而葉片之間的縫隙,則可以比較自由一點。用接色的方法,讓色彩自然銜接。
在畫這種地方的時候,可以考慮用細一點的筆。
把白玫瑰的花瓣小心的留出來。
背景的畫法:先用餐巾紙把花朵認認真真的蓋好,用紙膠帶輕輕的貼在畫面上。
紙膠帶粘性小,不會損傷畫面。
然後把背景區域用清水打濕,很濕,上色之前應當把所需的顏色儘量多調出來一些。
上背景一定要膽大心細,快而不亂。
背景樹林深處隱隱約約透出的光亮被畫成光斑。
畫光斑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但是喜歡的人就特別喜歡。
待背景幹後,準備揭開花朵上的保護紙。
有一種初露崢嶸的感覺。
白色的花朵被保護得乾乾淨淨。
白白淨淨的感覺。
加了背景之後,花朵有什麼變化,同樣的一朵花,感覺完全不一樣。
背景的光斑用小點的辦法變得非常柔和了,可以放大看一看,就是耐心地點點點。
進一步調整,該暗的地方再暗一點,葉片上的亮部仍然得留住。
放大玫瑰花的葉和杆,可以清楚的看到杆上長著紅紅的小刺。
最大的變化就是玫瑰被夕陽照射的感覺在深色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很溫暖。
有一種雨後放晴,夕陽西下,一抹陽光照在潔白的玫瑰上,連玫瑰花也散出溫暖的光。
進一步調整細節,增增減減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